?
當前位置:水泵新聞中心行業(yè)信息

帕特:地下水污染要與國際接軌

2013-04-09

        在治理地下水污染上,國外有些成功做法值得借鑒。他們常用的治理技術主要有:物理處理法、水動力控制法、抽出處理法、原位處理法,其中較多使用的物理法主要有兩種。

 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,被形象地稱為“生命之水”、“救命水”。一旦被污染,不易發(fā)現(xiàn),難以治理,徹底修復有的要十幾、幾十年。有專家和媒體形容,地下水污染將成“致命威脅”。

  如何應對地下水失守的嚴峻形勢?近日,本報記者采訪我國地下水研究著名專家、中科院院士、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薛禹群時獲悉,早在去年下半年,薛禹群已帶領團隊低調(diào)啟動國內(nèi)第一個完整的地下水污染治理項目。

  “一旦治理成功,將為我國地下水治理積累寶貴經(jīng)驗,提供示范案例。”已82歲高齡的薛禹群透露,正因為目前我國尚無這類成功案例,他才毅然決定和一群年輕教授們一起做這個地下水污染治理案例,“這對我國地下水污染治理來說,意義重大”。

  一是屏蔽法,即在地下建各種物理屏障,將受污染水體圈閉起來,以防止污染物進一步擴散蔓延。常用的手段包括灰漿帷幕法,即用壓力向地下灌注灰漿,在受污染水體周圍形成一道帷幕。其他的物理屏障法還有泥漿阻水墻、振動樁阻水墻、板樁阻水墻、塊狀置換、膜和合成材料帷幕圈閉法等。物理屏蔽法只在處理小范圍的劇毒、難降解污染物時,才考慮這種永久性封閉方法,且只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初期使用。

  二是被動收集法,即在地下水流的下游挖一條足夠深的溝道,在溝內(nèi)布置收集系統(tǒng),將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質(zhì)如油類污染物等收集起來,或?qū)⑺惺芪廴镜叵滤占饋硪员闾幚?。一般在處理輕質(zhì)污染物(如油類等)時比較有效,在美國治理地下水油污染時曾廣泛應用。

 

返回上一頁
關于 地下 水污染 的新聞
?